在四川打工的外地人怎么参保?新生儿落地就能办医保吗?近日,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 制 的 实 施 意 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针对群众关心的医保问题推出一揽子新政策,让医保参保更便捷、保障更有力。
A
打破户籍壁垒
人人参保更自由
在四川参保,户口在哪不再是门槛。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都能在居住地或工作地参加医保。该 《征求意见稿》 明确:持居住证即可参保,外地户籍的中小学生、学前儿童也能在四川读书地或常住地参加居民医保;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都能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医保。
对于新生儿、大学生等群体,政策也更加“护弱贴心”: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就能参保,确保出生当年就能享受保障;同时鼓励大学生(含大中专学生、全日制研究生) 在学籍地参加居民医保。大学生可按学制一次性缴清医保费,在校期间个人缴费标准上调也无需补缴。各地还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学生参保缴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动员参保。
断保人员再参保的,适当降低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每断保1年,降低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4000元,累计降低额度不超过大病保险原封顶线的20%。断保之后再次参保的,连续参保年数重新计算。前期积累的连续参保奖励额度保留。居民发生大病报销并使用奖励额度后,前期积累的零报销激励额度清零。省医保局可根据国家规定、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等因素对大病保险封顶线和参保激励政策适时进行调整。
同时,以后还将建立中断参保约束机制。自2025年起,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对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内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设置参保后固定待遇等待期3个月;其中未连续参保的,每多断保1年,在固定待遇等待期基础上增加变动待遇等待期1个月,参保人员可通过缴费修复变动待遇等待期,每多缴纳1年可减少1个月变动待遇等待期,连续断缴4年及以上的,修复后固定待遇等待期和变动待遇等待期之和不少于6个月,断保期间的医保待遇不予追溯。缴费参照当年参保地的个人缴费标准执行。
B
大病保障再升级
连续参保更划算
该《征集意见稿》提出,将在巩固住院待遇水平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稳步提升基本医保门诊保障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居民医保年度新增筹资的一定比例用于加强门诊保障,并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引导群众在基层就医。
为鼓励参保人员连续参保,该《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居民医保连续参保人员和零报销人员大病保险待遇激励机制,将四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统一为 30 万元,新政策还将完善筹资与激励体系,让参保人“多交不多亏,稳交有回报”: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后,每多连续参保 1 年,大病保险限额提高4000元。此外,若居民当年没用医保报销的,次年大病限额直接提高4000元;两项奖励可叠加,最高能提升6万元(即原封顶线的20%),总限额可达36万元。
C
服务体验提升
参保就医更省心
在优化参保管理服务方面,该《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建设全省参保数据库并定期更新,实现“一人一档”管理。以前办医保需跑部门、填表格,如今服务窗口下放到医院、银行以及商业保险公司,家门口即可办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站搞定,实现出生与医保一次办结;高校设医保服务点,学生“校内搞定”;税务和医保部门联办,缴费登记“一厅通办”。医保报销情况手机APP即可查清。
就医体验将更人性化,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农村居民看病“近便”;药品采购优化,小病不出社区;异地就医更畅通,跨省结算“一键开通”;门诊慢病认定全省互认,再免“多跑腿”;信息化加持让医保码“刷脸支付”普及,“医保钱包”可实现账户跨省共用。
目前,《征求意见稿》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如有异议,可在8月13日前进行反馈。
鼎合网配资-在线炒股配资公司-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股票配资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